2014年1月15日 来源:民生周刊
“过去30年,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,但农村扶贫战略基本框架没有发生变化。事实上,延续30多年的农村开发式扶贫已经不能适应农村迅速转型的需要,应该考虑调整扶贫战略。”
2013年末,审计署的一则公告在扶贫领域炸开了锅,指向的正是近年来屡被垢病的部分地区挪用和截取扶贫资金问题。
公告公布了对部分地区2010至2012年财政扶贫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的审计结果,涉及广西、云南、贵州、陕西、甘肃、宁夏6省区的19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。
审计结果显示,这些县普遍存在着虚报冒领、挤占挪用扶贫资金等问题,有的甚至将扶贫资金用于请客送礼及搞形象工程。
问题不止于此。
《民生周刊》记者采访时,基层干部亦反应一些扶贫项目“水土不服”,无法准确识别贫困对象,扶贫力量“撒胡椒面”不解渴,条块分割的资金难以整合,“戴帽子”的扶贫资金规定太死等。
比如在湖南省吉首市排绸乡,近年来用扶贫资金建了几百个沼气池,但大部分却成了摆设。因为山多田少,青壮年劳力大都外出务工,沼气池所必需的人畜粪便极少。
2013年,该乡又分了几十个沼气池的建设指标,但临近年底,该乡党委书记李拥平还苦于难以落实。